位於合歡山上的武嶺,是台灣公路經過的最高之處。
三年前的秋天,我大半夜的穿著短袖短褲驅車前往武嶺,差點沒被冷個半死。
三年後的夏天,以長袖長褲之姿再次踏上武嶺的我心想:這次應該不怎麼冷了吧。
21號一早前往南投,經過約莫兩個多小時的車程,來到埔里酒廠。
埔里酒廠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06年前,也就是1911年的日據時期,我們現今所看見的酒廠樣貌,已是歷經了多次增建與維修後的樣子。
近幾年轉型為觀光酒廠的埔里酒廠,下面這棟建築物的一樓給遊客採購伴手禮,二樓則是作為介紹酒廠與釀酒技術的歷史。
經過這個酒文化館的大門,隨著電扶梯前往二樓。
隨著電扶梯緩緩進入二樓,也進入了名義上是紹興故事館,實際上是更有廣度與深度的酒歷史文化館。
從入口處拐個彎,就可看見兩位酵母精靈。
在酵母精靈背後的則是埔里酒廠的歷史介紹。
以及埔里酒廠的風光偉業。
讓我意外的是,沒想到除酒的歷史之外,也有宣傳賽德克巴萊。
順著導覽路線走,可以看到這面酒類百問百答牆,上面記載了一百個跟酒有關的問題與答案。
這些問題廣納古今中外的各項酒知識,十分豐富。
但或許是出題者累了,最後一題竟然用十分戲謔的方式作結。
繼續前進,隨後來到用酒罈作為牆壁的通道,看著這滿滿的酒罈,讓人不經好奇......地震來時撐得住嗎?
走出酒罈通道,來到了酒的歷史與文化介紹。
在此除了可以體驗以往叫賣酒、運酒的方式之一,挑扁擔之外。
還可以體驗喝醉酒的感覺,只要走進這醉酒體驗屋就行了。
接著是酒器的介紹,喝酒時也要注意裝酒的器皿恰不恰當,酒的學問真的很廣。
接著是酒廠內酒的製作流程。
最後則用敘述酒的詩當作整個導覽的結尾。
酒廠一旁的涼亭,有著大大的酒罈裝飾。
出酒廠後,沿著中山路走到圓環,再轉進南昌街,一直走至街尾,就來到了今天午餐的餐廳。
埔里麗苑,這是間韓式料理餐廳。
中午的餐點是韓式料理的經典之一石鍋拌飯。
基本上不會辣,而且份量十足,若覺得不夠辣的話可以自己加醬,辣度自己調整。
蔬菜煎餅,份量同樣超大,超滿足。
吃飽後在周圍散個步,當作飯後運動,然後驅車,往山林前進。
或許是因為今天是平日的關係,路上的車輛沒有很多,但當陸續經過小瑞士花園,抵達清境農場時,才驚覺我的想法錯了。
因為清境農場的停車位爆滿,原本預計到清境農場走走的,但苦於久久等不到車位,只好改變計畫至民宿check-in。
離開清境農場,繼續往上爬,行經全台最高的7-11之後,來到了此次下榻的民宿 ── 嵐山小鎮。
在check-in之後才知道,原來此處是接待處,實際的住宿點位於下方的小木屋。
於是跟著地圖開,行經一個小拱門後,再經過一小段產業道路,就來到民宿的停車場。
雖說有P1跟P2兩個停車場,但P1離小木屋比較近。
從下方往上看民宿全貌。
此次被分配到的小木屋是316號,就在停車場旁邊而已。
小木屋內挺乾淨的,原本以為小木屋在山林裡面多少有些霉味,但卻沒有。
在短暫休息過後,就到民宿的其他地方探險啦。
順著民宿的木棧道往上走,一路經過其他小木屋,最後會來到主屋。
主屋的B2是一個Bar,空間雖不大,但挺有氣氛的。
一旁的牆上還有許多演藝人員的親筆簽名。
主屋的B1是餐廳,明天的早餐就是在這邊用餐。
再往上一層則來到了剛剛的接待處。
我覺得接待處內最有趣的裝飾,莫過於這塊像台灣形狀的石頭了。
接待處外的哈士奇,好可愛啊。
離開接待處,順著路往下走,約三十分鐘左右就來到了方才停滿車的清境農場。
而現在,由於接近閉園時間,車子都離開得差不多了,也因為是閉園時段,就索性不買票進場,在外頭照張相作為紀念。
回民宿時,於小七順道買了些東西當晚餐的佐料。(晚餐是手掌大的饅頭)
然後早點洗洗睡,因為隔天一大早就要出門,正式面對這次旅行最重要的行程 ── 登合歡山主峰看日出。
22日凌晨三點二十,動身前往合歡山的武嶺停車場,大約四十分鐘左右的車程就抵達武嶺了。
踏出車門前的我心想:上次我身穿短袖短褲導致冷個半死,這次我記取教訓,穿了長袖長褲,總不會跟上次一樣了吧!
踏出車門後的我心想:幹!
邊打哆嗦邊前往合歡山主峰,這一段明明只有五十分鐘的路程,卻在低溫與狂風的侵襲下,讓人覺得彷彿走不完。
相較於其他遊客穿著羽絨外套與厚重大衣,只穿一件長袖長褲的我,不是勇者就是笨蛋。
在太陽現身之前,氣溫是3度,這也是我第一次看日出時巴不得太陽快點出來。
太陽出現後,多少溫暖了身子。(雖然氣溫也只有7度)
周遭的景物開始清晰。
約莫早晨六點,正所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。
看到牠吃得這麼香,自己的胃不爭氣的想到了民宿的早餐,於是動身下山。
回到步道入口時,一切都清楚可見。
回程時在昆陽停車場稍作逗留。
從昆陽停車場看見的連綿山巒。
這次的旅程又是個難能可貴的體驗,倘若還有下次......
真的不會穿這麼少上山了。
最後讓我用紫霞作結吧。